本期《交易時間》,通過行業大緻、消費市場以及運營模式三個方面作為話題的切入點,全面、專業地向觀衆分析解讀中國服裝行業。
行業動态:紡織服裝闆塊景氣度複蘇,布局或迎良機
在大數據的年代,一些現象、本質都是用數據來說話。據萬德數據顯示,根據54家上市公司公布2018年一季度顯示,淨利潤增長的上市公司有43家,占比例的8成。這在某一種程度上可以看出,現今中國服裝行業的景氣,呈現着較為良好的發展趨勢。
在消費需求回暖的背景下,品牌公司經過多年對庫存、渠道、供應鍊等一系列的整合之後,品牌的運營效率确實是有所提升的。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秉政在接受央視的采訪中表示,比音勒芬服飾現今的季度營業收入、利潤同比增長都有所提高。這主要得益于比音勒芬在消費升級方面、創新開發方面,以及行業本身複蘇階段的一個優勢。
就目前來看,紡織服裝闆塊為整個闆塊在行業複蘇、闆塊超跌、機構低配,在2018年可能會迎來崛起,行業估值也将得到修複。未來随着行業内龍頭企業的發展,業績的逐步改善,服裝行業未來将會迎來新的投資機會。
消費主力:消費升級促服裝零售額增長,80後90後或成消費主力
年輕、時尚、個性,這是近幾年服裝市場的熱門詞彙。這從一個方面可以看出,服裝消費群體偏向年輕化。
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,以及購買能力的變化,80後90後等年輕購買力組件成為服裝市場的消費主力。不少服裝企業借助消費需求回暖以及消費升級的“東風”,針對現今改變的消費需求,着重布局年輕的消費市場,進行了品牌升級、産品優化和渠道改善這樣一些措施,有效拉動整體盈利能力的增長。
對此,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娜娜表示,80後、90後,甚至是00後等,這一群年輕的消費群體,每年都在不斷的上漲。年輕化的消費群體,是服裝行業發展中,仍需關注的重點。
針對服裝行業主力軍變化問題,茵曼創始人方建華也有自己的看法。服裝行業市場的主力軍年輕化,也離不開中國城鎮化加速的推動。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的城市化在明顯的加速,這樣的加速同時,收入也在提升,消費水平也在逐漸增強。
運營模式:服裝個性化品牌化時代來臨,将成内需消費增長引擎
為了讓觀衆更清新地認識現今服裝行業的運營模式,《交易時間》專門邀請廣東财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,為觀衆進行解讀分析。 區别于以往服裝行業的消費市場,現今的消費市場在生産方式、消費方式、流動方式都是有着巨大的變化。在當今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現代技術等常見的背景下,服裝行業的生産方式也呈現出新的特點:首先,體現在新技術,譬如是互聯網等,其反映速度和應用能力加強;其次,是生産方式有所變動;最後一點,是消費者與市場的匹配度,對市場的理解和認識有關。
目前,個性化、柔性化的優勢成為服裝行業近幾年的熱門話題。現今服裝行業新運營模式的創新,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:第一,是對互聯網的運用,而互聯網應用服裝最大的特點就是柔性化,柔性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服裝定制。服裝新零售,服裝的個性化定制,這也是未來服裝行業最大的發展方向;第二,是原創設計。更多商家對原創的重視;第三,是近幾年服裝的國際化,全球服裝貿易體系的打造為國内服裝行業的發展,創造了一定的條件。最後是服裝新零售,重要的投資方向将個性化定制。